2008年是实施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两化”融合脚步日益迈进,产业将进入新一轮发展时期;工业与信息化部的组建,大大加快了我国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程;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次贷危机的蔓延、产业环境的巨大变化为中国信息产业提出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会;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奥运会的举办,让全社会对信息产品和技术的需求不断加大;企业加快转型步伐、转变增长方式,逐步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迫在眉睫。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巡视员高素梅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了2008年我国信息产业的运行情况,并展望了2009年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个特点是产业体系调整稳步推进。“一些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品的发展增速非常快,占行业比重逐步提升”。今年1月~10月,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视增长迅猛,同比增长28%和58%;软件产业发展非常好,增速超过30%。
第二个特点是信息化推进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首先,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加快,1月~10月,工业重点行业二维、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率接近70%,集散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等技术在钢铁、石化等行业取得更广泛应用。其次,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子大中型企业的网上采购与销售占本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36.8%,同比提高了5.4个百分点。再次,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全国99.6%行政村和91.7%自然村已开通电话线路,除西藏、甘肃、青海外,其他省份均已实现“乡乡能上网”。
第三个特点是软件产业硬性态势良好。1月~10月,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高出制造业增速15.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比重13.6%,提高1.4个百分点;完成出口额同比增长51.3%,其中软件服务外包同比增长47.2%,占出口比重8.9%,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但由于受外部环境影响,嵌入式软件出口增幅下降。
第四个特点是经济效益稳中有降。1月~9月,规模以上制造业完成利润同比下降4.4%。除了通信,大部分行业效益出现下滑,集成电路甚至出现负增长。
第五个特点是对外贸易发展平缓。“值得关注的是,出口增幅下滑明显。其中,对香港出口贸易增速同比回落18%,对美出口回落2%。”高素梅说。
第六个特点是区域发展呈现不同格局。东部地区发展相对放缓,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近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以上;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迅猛,大部分省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都超过20%,特别是河北、江西、河南、广西、重庆、四川增加值增速超过40%。
高素梅指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今年下半年再次呈现放缓趋势。”从各类产品看,电信业体制改革、3G移动通信有待全面推开,通信业的市场需求同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传统电子家电产品受市场结构调整的影响,产销下降明显;消费类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企业增产不增收现象明显。
对于全行业经济运行下行明显加快的情况,高素梅指出了其中的原因。她说:“一是国内市场拉动减缓;二是国际市场拓展难度增加;三是三资企业下降趋势凸现。”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缓的同时,高素梅认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她表示,一方面,集成电路、关键器件等核心技术基础较差,发展模式主要是“两头在外”,产品大量依赖进口,面临技术升级和全球市场周期性放缓的新形势,国内行业基础薄弱、应对冲击能力差的问题日趋明显。另一方面,由于上游核心技术领域竞争力的缺失,国内整机企业低层次重复建设和价格竞争的局面日益恶化,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大幅度下降,彩电企业(平板)从两年前的80%左右的市场份额降至不到50%,手机企业从高峰期的68%下降到30%。
与此同时,高素梅认为,行业管理面临很多新课题。她说:“技术业务融合和产业链分化整合的趋势明显,行业界限日益模糊,需要对基于产业链的大行业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市场诚信体系亟待改善,行业监管面临新的形势;废旧电子电器、化学品回收处理的形势不容乐观,亟须建立基于生态发展的行业发展模式。”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美国次贷危机对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冲击有可能继续加大。国际咨询机构预测,2009年全球PC机的出货量增幅将从10%下调到4%;全球手机市场增长率由6%下调到3%,出货量要比2008年减少5%。
“预计明年,欧美贸易保护主义将会更加盛行,对我国人民币汇率、出口政策将会施加更多的压力,贸易摩擦及保护还会激化。”高素梅表示,“全行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目前的国际形势将对我国电子产品出口产生一定影响。”
尽管如此,高素梅认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她说:“技术升级带来的整机更换热潮以及新兴市场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都将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各国政府积极救市,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为抑制全球经济继续下滑和明年经济发展将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许多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高素梅说:“这对缓解出口企业的资金链紧张和减缓企业出口的压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各部委为响应中央拉动内需精神,都积极出台相关具体措施,加大投资力度。如水利部新增200亿元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铁道部2009年将计划6000亿元的投资开展铁路基本建设,到2010年将新增铁路里程1万公里、投资规模1万亿元;民航总局计划2000亿元的投资开展机场新开工项目。“这些领域智能系统的建设,为我国软件产业与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金融危机对于电子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撼动微弱,特别是软件企业冲击更小,而对中小企业冲击较重,人才、资本和市场都在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这对大企业收购和整合优良资产、壮大实力、提升竞争能力将带来良好机遇。高素梅认为,2009年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可能会面临新的洗牌。
高素梅说:“金融风暴虽然给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增加了许多难度,但就国内市场空间的发展而言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高素梅指出,2009年,在我国政府加强扩大内需发展和提高城镇和乡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的积极政策刺激下,国内市场将快速回暖,居民消费能力将有望提升,电子消费类产品的市场升温也将快速显现;同时,3G技术的商用、手机智能化、新兴增值业务的出现等,都将为电子制造企业、软件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由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和世界经济放缓导致许多国家金融市场出现了清偿危机,大公司缩减开支,减少并购活动,导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动性放缓,因此,高素梅认为各地的招商引资难度将继续增加。
同时,高素梅指出,产业深层次的矛盾仍制约着结构优化的快速发展。她说:“目前存在着三个矛盾:企业低层次加工生产和产业链深度发展的矛盾并存;企业核心技术的开发和掌握与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矛盾并存;产业同质化与产业链整合的矛盾并存。”
高素梅预计,2009年全行业发展将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增速在17%~18%左右,与2008年基本持平,规模达到7.4万亿元。其中,软件产业9000亿元,增长20%;彩电生产增长18%;计算机增长17%;通信设施增长10%;通信终端增长9%;电子元器件增长19%。